十中地震遗址位于复兴路原第十中学院内,是唐山大地震仅保留下来的几处遗址之一。唐山大地震使该处区域建筑发生错动,产生错动的结构裂缝为北东 50 °左右,水平错距1.2 米左右,垂直错距0.5米左右。
墙基遗址位于十中遗址的南侧,为原十中办公室外墙墙基。地震后发生崩塌和错动,水平错动达1.2米。
地下管道遗址位于十中地震遗址的北测,是原十中进行教学活动产生的污水排放处。唐山大地震后,该管道水平错动达1.2米,连接处发生断裂。
小路遗址位于十中地震遗址的中部,为原十中道路。地震发生后,小路发生水平错动1.2米左右、垂直错动0.5米左右,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大地震的痕迹。
针对中强地震,基于GNSS资料和InSAR资料开展地震形变场及断层滑动模型研究,研究分析了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的断层滑动模型和震前形变特征(Zhang et al., 2022,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针对2022年青海门源Ms6.9地震开展了同震及震前形变场获取及应变率分布等工作(Guo et al., 2022,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通过联合反演接收函数和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建立了东北地区高分辨率的地壳和上地幔剪切波速度模型,展示出多尺度的速度异常特征及地壳岩石圈厚度分布,并在板内火山机制取得新认识(Tang et al., 2022, JGR)。该研究为认识东北地区地球动力学机制提供新的地球物理约束,对火山灾害的研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