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拓域提能推进台站改革
发布源:四川省地震局 发布时间:2021-12-18 09:26:55
2021年,成都地震监测中心站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建为引领,以实干促发展,强化组织建设,找准工作载体,打造党建阵地,发挥模范作用,坚持“拓域提能、共建共享”工作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台站改革取得实效。
突出“四学”强根铸魂,砥砺初心厚植改革动力。坚持“学”字为先,推行“两微三课五学”模式,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成效。一是聚焦主线重点学。开展集中学习研讨18次,讲党课10余次,视频党课1次,每周开展专题学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二是力求实效经常学。通过邀请老党员宣讲、红色经典读书会、瞻仰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等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强国”比学赶超,党建QQ群每日分享等多种形式实现学习教育线上线下同频同振、同步发力。三是带动群团跟进学。结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参加“牢记嘱托、不负韶华,做新时代抗震救灾精神传承人”宣讲、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讴歌百年辉煌、奋进崭新征程”征文和党史学习教育暨国家安全观知识竞赛,引导职工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是凝聚动力提前学。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强业务、促改革”,通过优化岗位设置,解读改革政策,宣讲改革目标,强化意识形态引领,引导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凝聚改革共识,作好思想准备和技能储备,台站改革中干部职工不“等靠要”,呈现出积极申报岗位、主动提出增加工作任务等新气象。
突出“三心”排忧解难,勇担使命夯实战斗堡垒。一是以“决心”加强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建”好党员活动室,充分利用现有空置办公室打造党员活动室,让过道、走廊等空间场所“空白墙”变成“党建墙”,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全体党员踊跃投入到活动室改造,党的纪律和宗旨、党员义务和权力映射人心,党员归属感、认同感极大增强。二是以“暖心”解决急难愁盼。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敢于“啃硬骨头”,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绿化“靓”化台站设施面貌,完善观测和工作生活环境;通过解决房改房产权证办理及退休基地停车难等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困难,温暖干部职工,进一步奠定改革基础,形成改革合力。三是以“强心”赋能人才成长。坚持党性修养与技能培养两手抓,通过参加党性学习教育培训班;定期组织站内业务交流;邀请2位研究员、3位高工到台授课,100余人次线上线下轮训,外派3名青年职工到省局部门和驻部纪检组锻炼;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等内部学习与外部培训方式,培养人才队伍。支持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将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结合,今年有4位成员获评优秀职工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近年完成课题10项,论文30多篇。
突出“三力”攻坚克难,激发活力提质主责主业。学史力行,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党建载体,按照中心站改革总体部署,依托“拓域提能、共建共享”发展思路,将辖区6个市州监测数据纳入日常分析、完成汶川映秀、德阳天元等3个台站共建和标准化改造,深化与市县融合,不断提升监测实力。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急难险重”项目,15人参与“基于遥感影像和经验估计的区域房屋抗震能力初判”;完成100余个预警台站验收和故障排除,逐步承担284个预警台合计305台(套)仪器运维;完善地震应急预案,规范流程制定清单,汶川4.8级、泸县6.0级等地震后开展震情会商、灾情收集等工作,推进业务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事业动力。拓展公共服务,与成都理工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全方位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服务作用;赴德阳等地调研8次达成多项合作;完成仪器陈列室改造建成科普基地,不断拓展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两项工程、台站共建、台站改革等任务有力推进,积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不断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让愿担当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让敢担当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让能担当善成事的人有掌声”,全站上下呈现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518
备案号:津ICP备06007844号-4
Copyright © 2006-2025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